前文讲到,“参同契”三字含义,实指大易、黄老、炉火三者,而三道相通,如符合契,故名《参同契》也。《参同契》 合三圣于一体,以人工造化模拟天地自然造化的运思方式,不仅适合于修炼外丹, 也适合于修炼内丹。
这里展开了解一下。
(一)《参同契》与“大易”《易》,被誉为“六艺之源”、“大道之源”和“圣人之蕴”,并被儒家列为“六经之首”,道家则尊称它为“三玄之冠”。——三玄指。
(资料图)
《参同契》提到了“《火记》不虚作,演《易》以明之”、“《火记》六百篇”的话,这表明《火记》显然是前代古书。另外,《参同契》还提到了“古记提龙虎”,说明古代炼丹术中已经有以龙虎表示铅汞的方式。《汉志》中也有不少炼丹术的著作,如《黄帝杂子十九家方》、《泰壹杂子黄治》、《淮南杂子星》等。此外,《黄帝九鼎神丹经》、《五灵丹经》、《三十六水法》等炼丹著作,都早于《参同契》问世。
因此,汉朝以来已经有炼丹术了,这是神仙方术之一。魏伯阳在卷下开头说:“惟昔圣贤,忧悯后牛,指画古文,著为图籍”,但是俗人愚痴,不知道至道。”可见,魏伯阳著《参同契》确实参考了一些古代炼丹书籍。
《参同契》着重阐述的是修炼丹道的方法,既包括内在的修行,也包括外在的炼制。这两方面相辅相成,既取诸身,又观诸物,内外互证而推其原理,通过对身体和物质的观察和验证,推导出其原理。这种思考方式源于《易经》的学说,因此,《参同契》成为了内丹和外丹共同的经典之一。
炉火即丹道,包括内丹和外丹,但主要是外丹。这两种炼丹方式的理论、概念、术语相同,只是引申意义不同而已。
“炉火之事”包括三个方面:
鼎器。从天道的角度看,天为鼎,地为炉;根据易道的观点,乾为鼎,坤为炉;在外丹中,鼎是盛药的器具,炉是烧火的器具;在内丹中,头是鼎,腹是炉。药物。按照天道的理论,日月是药;根据易道的观点,坎离是药;在外丹中,铅汞是药;在内丹中,精气是药。火候。《易经》推崇天道以阐明人事。易经从推崇天道而落实于人事。如《庄子·天下》所说,“易以道阴阳”,《文心雕龙》也说,“易为谈天,入神致用。”因此,在中国语言中,只有借助《易经》的爻象作为符号才能推导出炼丹的火候。《参同契》用“乾坤坎离”四卦表示鼎炉药物,用其余六十卦表示火候。
朱熹对《参同契》的炉火之事,有极为精当的描述:“公撰《参同契》者,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,故托 易象而论之。莫不假借君臣,以彰内外;叙其离坎,直指汞铅;列以乾坤,莫量 鼎器;明之父母,系以始终;合以夫妇,拘其交媾;譬诸男女,显以滋生;析以 阴阳,导之反复;示之晦朔,通以降腾:配以卦爻,形以变化;随之斗柄,取其 周星;分以晨昏,吻诸刻漏。故以乾坤为鼎器,以阴阳为陡防,以水火为化机, 以五行为辅助,以真铅为药祖,以玄精为丹基,以离坎为大妻,以天地为父母。 互施八卦,驱役四时:分三百八十四爻,循行火候;运五星二十八宿,环列鼎中。 乃得水虎潜形,寄庚辛而西转;火龙伏体,逐甲乙以东旋。《易》日:"圣人有以 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。’公因取象焉,非天下之至通,其孰能与于此哉。”
巧妙地将易经的理论与炼丹术结合起来,通过推演《周易》来阐明炼丹之法。这是《参同契》成丹经之王的最重要的原因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