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康复器械领域,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,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,设备大多由国外进口,成本昂贵,维修不便。虽然我们的康复机器人产业正在奋起直追,但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预期,眼下我国康复机器人面临着众多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。
全球康复市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,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代表的重症康复、老年康复和功能康复是发展热点。同时,医疗康复领域越来越倾向于人与机器自然精准的交互。中国具有庞大的大数据,样本体量及多元化优势,对康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或再升级有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,因此中国康复机器人的制造水平及智能化技术水平有望引领全球;同时产品量产水平提升,供应链、成本、制造优势明显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-2028年康复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及“十四五”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》显示:
(相关资料图)
康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
目前,医疗机器人可分为手术机器人、康复机器人、辅助机器人、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。在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中,占比最大的为康复机器人达47%,其次为辅助机器人,占比达23%,手术机器人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分别达17%、13%。
数据显示,2014-2018年,中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15亿元增长至28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.9%,增速高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市场,预计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19.1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的670亿元,规模持续扩大。
在疫情的催化下,制造业与服务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都出现了井喷式增长,制造业自动化转型的进程得到加速,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比如在疫情期间,用机器人进行消杀、医疗配送、测量体温等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
在服务机器人方面,创新产品不断落地推广,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活跃。例如,北京梅卡曼德将深度学习、3D视觉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深度结合,为制造、物流等行业客户提供拆垛、无序工件上料、缺陷检测、尺寸测量等先进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。在医疗领域,北京大艾机器人根据患者在康复早、中、晚期不同的康复实际需求,丰富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,提升康养效率。在无人配送领域,京东、美团、沃尔玛、亚马逊等企业都推出了无人配送机器人。
目前,我国康复机器人中高端市场被欧美品牌垄断,例如:Hocoma公司的Lokomat,WOODWAY公司的Lokohelp。国内康复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还未出现规模较大的康复机器人企业,国内从事康复机器人的企业主要包括埃斯顿、璟和机器人、大艾机器人、傅利叶智能、睿瀚医疗、安阳神方、迈康信、尖叫科技、迈步机器人、程天科技等企业。
政策助力产业发展。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自2017年起步,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康复医院的发展,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配置康复辅助器具、康复机器人等智能设备。另外,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,加快康复机器人的推广应用。例如2016年4月工信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中也明确指出,要突破手术机器人、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。
当前,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,机器人企业逐步发展壮大,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,同时“机器人﹢”应用不断拓展,产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。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(2022)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2022年,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74亿美元,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%。其中,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亿美元,服务机器人达到65亿美元,特种机器人达到22亿美元。
如今,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技术、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,机器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,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,机器人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,前景广阔。
本报告总结了“十三五”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、“十三五”康复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、预测了“十四五”期间康复机器人行业投资环境;提出了康复机器人“十四五”整体规划建议、产业规划建议、区域规划建议等;最后,就康复机器人行业“十四五”期间投资机遇、投资风险、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。
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,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3-2028年康复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及“十四五”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》。
标签: